
生命健康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强专业基础、跨学科知识背景、强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生命科学领域人才。学院秉承“宽基础、强理科、重交叉、立前沿”的办学方针,突出基础和交叉学科教育结合行业实际需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主动了解生命科学前沿动态、探究实践先进技术、工具和方法。使学生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能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人、团队成员及负责人的角色。
生物学系旨在培养掌握生命科学基础和前沿知识、具有较强科学实验能力和跨学科交流能力的专业人才。学生需掌握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等基础知识,并具备应用生物技术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课程教学、实验课程和科研实践的学习掌握扎实的生物学专业基础知识,培养自身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神经生物学系旨在培养在预防和诊疗脑疾病、启发类脑研究、推动人工智能进程领域中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先进创新思想、优秀团队合作理念和强实操能力的“中国脑计划”新生力量。学生应具备系统的神经科学专业基础知识,建立从分子、到细胞、到个体的完善知识体系。掌握神经科学专业所需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能够理解和研究神经系统的各个层次结构和功能。同时,学生还需具备跨学科交流和合作能力,如能够将计算机等交叉学科专业知识应用于神经科学研究中。
精神健康与公共卫生系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公共卫生理论知识和精神健康研究及应用技能的人才。学生通过学习精神心理学、流行病学、健康教育、公共卫生学、社会学等学科基础知识,掌握如何预防和控制常见疾病、如何评估和干预精神健康问题。学生应具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分析、健康政策制定和卫生教育等工作所需的技能。此外,学生还需具备实践能力,一定的跨学科交流和合作能力,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智能交叉科学中心旨在培养能够将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生命科学的专业人才。学生将通过数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多门课程的学习,掌握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实现人工智能应用的能力。学生还需具备生命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够将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与生命科学有机结合。
总体培养目标:
生命科学卓越人才模块:科学素养与国际视野兼具的复合创新人才。通过课堂教学、实验课程、创新实践的融合方式,使学生在科研实践中培养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勇于挑战未知的科学素养。
生命科学产业创新人才模块:专业技能与创造思维并重的开拓创业人才。学生应掌握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医院、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生命和健康科学领域的研究、教学、创新创业及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