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对2025年度普通高校重点科研平台和项目、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的批复结果。本次的立项项目为竞争类项目,经过校内遴选推荐、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评审择优予以立项,深圳理工大学16个项目喜获批复。
11月4日,深圳理工大学与罗湖区政府签署共建“深圳理工大学罗湖医学中心”“深圳理工大学罗湖医学产业孵化基地”合作协议,并举行揭牌仪式。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部署,全面推进广东省“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千万工程”行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近日,深圳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朱迪俭带队前往汕头市澄海区和潮南区,对“双百行动”校地结对共建工作开展实地考察调研。

近日,深圳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助理教授梁国进联合香港大学等团队,在国际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最新成果,首次将“水合簇尺寸筛分”作为跨膜传质的工程化准则,并据此设计出亚纳米孔道的离子-分子筛膜(ZMC-IMS)。该膜可以选择性截获体积更大的水合离子簇、显著降低随迁水与多碘阴离子活性物质的穿梭现象,从根源上缓解水系锌-碘液流电池长期失效难题,为长时储能提供安全、低成本的新路径。 该研究由梁国进和香港大学教授支春义担任通讯作者,香港城市大学博士生魏志权为第一作者。

10月14日,深圳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副教授白杨联合云南大学教授张文华、香港理工大学助理教授杨光,在国际顶级材料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最新成果,创新性地引入新型配体盐酸丙二脒(MAMCl),成功攻克了宽带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与稳定性的核心难题,推动全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突破至29.0%(认证值为28.06%),为新一代光伏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关键基础。

9月30日,深圳理工大学学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最新成果,阐述了在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ECR)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他们通过一种载体几何工程创新策略,像“摆棋子”一样精确控制催化剂中铜单原子的间距,构建出一个高效的“原子级工厂”,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清洁能源甲烷(天然气主要成分)。